用户标签是DT系统提供的细分用户的数据工具之一,一个用户标签可以看作描述用户时所使用的某个特征,比如【性别】、【年龄】、【等级】、【账户金额】等。日常可以通过多个特征来描述一个用户,比如【性别:男】、【年龄:40~50岁】、【账号金额:5000元以上】等,在系统中,您可以用用户标签的标签值来标记用户,在分析时,再使用这些标签来筛选用户或做用户的分组统计。
同个标签的不同标签值可将用户分为多类,每类由标签值标记,如标签【性别】下,用标签值【性别:男】、【性别:女】来分别标记用户。如果标签值之间有层级或数值的递进关系,该标签也可看作某个角度的用户分层。
用户标签像是在给不同的用户打标记,这种标记的复用性较强,一般可以通过将某个抽象的用户特征创建为一个标签,来进行用户分层,比如标签【付费分层:小R/中R/大R】,标签【活跃时段:11~01点/2~4点/...】等。同时,标签值的定义规则和命名方式,尽可能保持统一的企业内认知,标签创建后即可复用于多个场景。
#创建用户标签
在用户-用户标签,可通过多种方式创建一个标签,详细说明见下表:
定义方式 | 分群类型 | 说明 |
---|---|---|
数据条件型 | 条件标签 |
|
首末次标签 |
|
|
指标值标签 |
|
当您创建标签时,除了标签的条件,还需要选择标签的分析主体和时区。
分析主体
用户标签是用户细分的工具,而“用户”标识是多样的,比如设备 ID、账号 ID、角色 ID、平台ID等。在项目配置中,可将用户 ID 之外的用户标识添加为分析主体。这些分析主体也可以使用用户标签来做细分。
创建标签时需先选定标签的分析主体,计算后得到的是这种分析主体和标签值的标记关系,看到的标签「人数」也是这种分析主体的数量。
时区
当您的项目打开了多时区开关(在【项目配置】中配置),还需要在创建标签时,先选择标签的结算时区。「条件标签」、「首末次标签」、「指标值标签」的定义中使用了事件数据时,默认事件条件中时间范围是标签时区下的时间范围,若上报事件为其他时区,会先转换事件时区后再判断是否符合条件,如展示时区为UTC+10,定义的条件为昨日发生付费,我们会先将付费行为时间转换到UTC+10后,判断是否在昨日的发生。
注意,分析时若选择了不同展示时区查看看板和报表,所用的标签数据为原时区结果,并不会随之修改结算时区。
更新用户标签
用户标签是预计算型数据,也就是说,系统会预先计算好用户标签,然后在后续分析和运营中去使用结果数据,而不是在每次使用时重新计算标签。预计算可以大大减少使用时计算复杂度,减少重复计算,从而提升数据使用效率,但同时会牺牲数据的实效性。对于大部分分析场景,日粒度更新的分群即可满足需求。
由数据条件定义的标签,系统支持多种更新方式,说明如下:
更新方式 | 说明 |
---|---|
自动 | 在创建标签和编辑标签时,如果您将条件标签、首末次标签、指标值标签的自动更新开关打开,系统将在每日定时时间自动更新标签。 |
手动 | 条件标签、首末次标签和指标值标签可手动更新,如果您需要当前状态的标签数据,可手动触发一次更新。 |
创建 | 所有标签创建后会立刻计算一次。 |
编辑 | 修改条件或时区保存后,会重新计算一次。 |
注意,由于系统中用户和事件数据是实时更新的,您可以在标签定义中使用「今日」的事件条件,标签计算时只能使用截止计算时的今日数据,若需使用整日数据,请使用截止昨日的事件条件。
在分析历史数据时,您可能需要使用在某个历史时刻的用户标签值,标签以「日期版本」来保存某个日期用户在该标签下的标签值。
管理用户标签
在用户标签界面,可对已创建的标签做编辑、删除、更新等管理操作。
由于标签可被虚拟属性、报表、预警等资产使用,若标签被编辑和删除会导致这些资产数据异常波动甚至无法计算。当删除或编辑的标签有依赖资产时,系统会提示其影响范围,需要操作人判断影响后继续删改。
用户标签详情
点击用户标签标签名,可查看标签详情。标签详情分为标签定义、标签数据两部分。如下图:
点击数据表格中人数,可下钻至对应日期的标签值标记的用户列表。
表格最多展示 1,000 行用户的数据。